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议定书

时间:2024-07-22 09:20:0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1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议定书

中国政府 意大利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议定书


(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八日签订)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政府意大利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签字之际,双方全权代表议定如下各项,作为协定的组成部分:

一、协定也适用于缔约一方国民或公司在缔约另一方根据国际法和国内法律和法规行使主权、主权权利或管辖权的海域或大陆架内所进行的投资。

二、关于第三条
  协定第三条第二款所述“活动”,系指对投资的管理、维持、使用和享有,以及与投资有关的国民的入境、逗留和旅行。
  协定第三条第二款所述“待遇低于”,系指与给予第三国国民或公司投资活动的待遇相比较,限制购买原材料、辅料、能源或燃料和各种生产或操作工具以及其他具有类似效果的措施。

三、关于第四条
  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应适用于对缔约另一方国民或公司的投资所采取的征收、国有化或其他类似措施。

四、关于第五条
  (一)若缔约一方和缔约另一方的国民或公司就征收补偿额的争议在提出要求解决之日起六个月内未得到解决,应该国民或公司的请求,可以将争议提交:
  1、采取征收措施的缔约一方有管辖权的法院判决;或
  2、专设国际仲裁庭裁决。
  (二)上述专设国际仲裁庭应按下述方式设立:
  1、争议各方各委派一名仲裁员,该两名仲裁员协议推举一名与缔约双方均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国民为首席仲裁员。仲裁员应在争议一方通知另一方欲将争议提交仲裁之日起两个月内委派,首席仲裁员在四个月内委派。
  若在上述期限内尚未作出委派,任何一方可要求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主席作出必要的委派。
  2、仲裁庭应自行决定其仲裁程序,但在制定其仲裁程序时,可以参考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仲裁程序或一九六五年三月十八日缔结的《关于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所设立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的仲裁程序。
  3、仲裁庭的裁决应由多数票作出。裁决是终局的,对争议双方均有拘束力,并应由缔约双方根据各自的国内法予以执行。
  4、仲裁裁决的作出应依照接受投资的缔约一方国内法,包括其冲突规则,和本协定的规定以及一般公认的并为缔约双方所采纳的国际法原则。
  5、各方负担各自出席仲裁程序的仲裁员及其顾问的费用,首席仲裁员的费用以及仲裁庭的其他费用由双方平均承担。

五、关于第八条
  第八条“不适当地迟延”的含意是转移在国际财政金融惯例正常所需的时间内进行,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六、关于第六条
  再投资的收益,应与原投资享受同样的保护。
  本协定书于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八日在罗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用中文、意大利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若对本议定书的解释发生分歧,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意大利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陈 慕 华             卡普里亚
         (签 字)            (签 字)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少先队“五有”建设的意见

全国少工委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少先队“五有”建设的意见
(草案)

(一九八七年二月十二日)



  少先队的“五有”建设(有组织、有辅导员、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既是少先队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少先队工作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国少工委第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把“五有”建设作为加强基础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为具体落实这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的意义

  全国少代会以来,少先队各方面工作都出现了十分可喜的局面,尤其是八五、八六两年围绕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开展的创造性活动,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少先队基础建设的发展。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理论建设都有新突破,从少先队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从教育活动和基础建设的辩证关系思考,不能不看到加强基础建设的长远意义。“五有”建设的提出体现了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基础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全国范围看,“五有”建设还有待加强。这项工作不抓好,就不能巩固少先队教育工作已经取得的成绩,就不能以队组织的内在活力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就不能以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后劲来迎接少先队工作的更大发展。因此,“五有”建设是各级队组织的一项战略任务。

  二、基本要求

  1.有组织——主要抓建队率和入队率

  凡小学、初中都要根据队章要求,建立、健全少先队大、中、小队组织,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队委会。建队率应达98%以上,农村达85%以上。

  积极贯彻执行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的发展方针,坚持队前教育,使要求人队的学生初知有关队名、队礼、队旗、呼号、作风、红领巾等队的基本知识。凡符合队章中规定条件的少年儿童都要加入少先队。入队率达95%以上(试行儿童团的地区,儿童团员计入入队率),农村达75%以上。

  2.有辅导员——主要抓配备率和培训率

  凡有少先队组织的学校都要按照八三年团中央和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小学少先队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八七年团中央、国家教委、全国少工委颁发的《关于中学少先队工作的若干规定》配备专(兼)职辅导员。配备率达98%以上。

  县级总辅导员的配备率达50%以上。

  大队辅导员和少年工作干部的培训工作,今年是关键一年。要按《全国少工委关于做好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抓紧抓实,保质保量,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率达70%以上,农村达40%以上。

  3.有活动——主要抓覆盖率和活跃率

  普及少先队活动的一般要求是:小学每周活动一次;中学隔周活动一次。其中大队活动每学期两次。每次队活动要保证绝大多数队员参加。

  除少先队的日常教育活动外,学校每学期都要保证绝大多数队员参加当地少先队组织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学校为统计基数的活动覆盖率达80%以上,农村达60%以上。

  少先队活动的活跃,主要是指活动能坚持经常,活动水平较高,有显著的教育效果,普遍发挥少先队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学校为统计基数的活跃率达30%以上。

  4.有阵地——主要抓普及率和利用率

  少先队大队有队室、广播站、板报、活动园地等。普及率达60%以上。队室有队旗、星星火炬标志、鼓号、簿册、队史挂图,抄写出队的作风及队歌等;少先队中队有队报、壁报、簿册、光荣角和英雄角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建多种功能的“小实践基地”、校外小活动站。农村的大队可有队室、板报及红领巾植物园等。普及率达20%以上。中队可有壁报、簿册、图书角、队报等小家务。

  阵地做到经常利用(多种活动基地,保证一学期每个少先队员活动两次)。利用率达95%以上。

  5.有制度——主要抓健全率和执行率

  要制定团带队的例会制度,辅导员的学习和工作交流制度,大、中队委的工作汇报制度,代表会议,干部改选,评比表扬等制度,健全率达60%,农村达30%。

  学校每月组织中队辅导员活动一次;学区每学期组织大队辅导员活动两次;县(区)级团委、少工委每学期组织学区总辅导员活动一次。《辅导员杂志》中队辅导员订阅率达l0%。农村每个大队一册。

  各种制度都应该做到有效地执行。执行率达80%以上。

  三、考核办法和注意事项

  (一)考核办法

  1.自查定标

  根据“五有”“十率”的基本要求,各地要深入、全面地调查研究,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具体建设目标及规划,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找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2.达标创优

  制定目标主要取决于是否符合当地情况并能经过努力有所提高。同时,上级组织也要把关,通过多种形式鼓励不同基础的地区努力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对于积极创造条件,进步幅度大,效果显著的要表扬,对后进的也要有所促进。今年全国少工委将对一千五百个成绩优秀的少先队大队奖授大队旗。

  3.检查指导

  各级少工委、团委少年工作部门要把“五有”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主要抓手,加强对这一工作的检查指导。做到有规划、有检查、有总结。保证一年有两次检查,可以采取抽样、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全国少工委将于九月份对部分地区进行抽样或问卷调查。

  (二)注意事项

  1.“五有”建设是基础工程,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来不得半点虚假。各地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具体标准和要求,不强求一律。既有目标可追求,又不要搞脱离实际的指标攀比。

  2.“五有”建设是长远的战略任务,必须从未来的发展着眼。要树立建功立业的雄心,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各地可考虑由低到高,逐年升级。制定三到五年规划,长久地抓下去。基础薄弱的农村可以由“三有”(即有组织、有辅导员、有活动)逐步到“五有”;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在“五有”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

  3.“五有”建设是一项整体建设,内部各项紧密相联,互为条件,共同发展。要在大力发展各种少先队活动中加强基础建设,通过活动扩大少先队的教育影响,借助各方面力量,为“五有”建设提供更多条件。“五有”建设抓好了,也就为少先队教育提供了良好基础和可靠保证。

  4.“五有”建设中有“十率”的量化要求,但要注意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各地在制定建设目标时,要有达到一定质量的要求。

  5.此件的要求适用于八七——八八学年度,基本精神也适用于今后。


国家计委关于颁发《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计委


国家计委关于颁发《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1983年2月2日,国家计委

为加强建设前期工作,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内开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需要,拟订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现发给试行。
可行性研究在国内开展的时间不长,经验还不多,各级计划部门要关心这项工作并加强领导。试行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意见,请及时告知,以便对管理办法作进一步的补充、修订。

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要求,改进建设项目的管理,做好建设前期工作的研究,避免和减少建设项目决策的失误,提高建设投资的综合效益,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项目的决策和实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长期规划和地区规划、行业规划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作多方案比较,提出评价,为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四条 利用外资的项目、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大型工业交通项目(包括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都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他建设项目有条件时,也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具体编制范围由各部门、各地区自行确定。
第五条 负责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位,要经过资格审定,要对工作成果的可靠性、准确性承担责任。要为可行性研究单位客观地、公正地进行工作创造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加以干涉。
第六条 为了使建设项目有选择的余地,各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可以有选择地储备一些主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旦建设条件具备,就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列入中长期计划。

第二章 编制程序
第七条 各部、各省、市、自治区和全国性专业公司以及现有的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行业、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方针、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设任务,结合资源情况、建设布局等条件,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踏勘建设地点、初步分析投资效果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建议书。
跨地区、跨行业的建设项目以及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项目,由有关部门和地区联合提出项目建议书。
第八条 各级计划部门对提出的项目建议书进行汇总、平衡,按照国家计委《关于编制建设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规定,分别纳入各级的前期工作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各项工作。
第九条 可行性研究,一般采取主管部门下达计划或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向设计或咨询单位进行委托的方式。在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或双方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研究工作的范围、前提条件、进度安排、费用支付办法以及协作方式等。
第十条 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各主管部、各省、市、自治区或各全国性工业公司负责预审,报国家计委审批,或由国家计委委托有关单位审批。重大项目和特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预审,报国务院审批。小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隶属关系由各主管部、各省、市、自治区或各全国性专业公司审批。
第十一条 凡编制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不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意见的,不得审批设计任务书。
第十二条 有的拟建项目经过可行性研究,已证明没有建设的必要时,经过审定,可以决定取消该项目。

第三章 编制内容
第十三条 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般要求具备以下主要内容。
一、总论
1.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二、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1.国内、外需求情况的预测。
2.国内现有工厂生产能力的估计。
3.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
4.拟建项目的规模、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三、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
1.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
2.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可能。
3.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
四、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1.建厂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
2.交通、运输及水、电、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厂址比较与选择意见。
五、设计方案
1.项目的构成范围(指包括的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设备的国内外分交或与外商合作制造的设想。
改扩建项目要说明对原有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
2.全厂布置方案的初步选择和土建工程量估算。
3.公用辅助设施和厂内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初步选择。
六、环境保护
调查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的初步方案。
七、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数)
八、实施进度的建议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主体工程和协作配套工程所需的投资。
2.生产流动资金的估算。
3.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及贷款的偿付方式。
十、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
第十四条 其他行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可以参照工业项目的要求,结合行业特点,由主管部门具体制订。
第十五条 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要进行静态的和动态的分析,不仅计算项目本身的微观效果,而且要衡量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宏观效果和分析对社会的影响。进行经济效果分析的技术经济参数和价格系数,由各主管部门根据部门、行业的特点,自行拟定,报国家计委备案,待条件成熟时,再统一制订、颁布。

第四章 预审与复审
第十六条 咨询或设计单位提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文件,按项目大小应在预审前1-3个月提交预审主持单位。预审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委托有关方面提出咨询意见。报告提出单位与咨询单位应密切合作,提供必要的资料、情况和数据。
第十七条 预审主持单位组织有关设计、科研机构、企业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广泛听取意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预审意见。
第十八条 发生下列的一种情况时,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和复审。
1.进一步工作后,发现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原则性错误;
2.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依据或社会环境条件有重大变化。
第十九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修改和复审工作仍由原编制单位和预审单位,按照第十六条的规定进行。

第五章 其 他
第二十条 对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由各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全国性专业公司根据其业务水平及信誉状况进行资格审定,并报国家计委备案。未经资格审定的单位,不能承担可行性研究任务。
第二十一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有编制单位的行政、技术、经济负责人的签字,并对该报告的质量负责。可行性研究的预审主持单位,对预审结论负责。可行性研究的审批单位,对审批意见负责。若发现工作中有弄虚作假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可行性研究需要付费的,其费用标准由各部门、各地区具体制订,报国家计委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