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论会计的精神/余秀才

时间:2024-07-02 19:34:4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4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 会 计 的 精 神


什么是会计?有观点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1]。如果我们用“语文”的方法,提炼出句子的主干,则这一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更简捷一点则:“会计是活动。”据此,我认为这一概念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1、会计具有统一性。一笔经济业务应如何登记和做账,在全国都基本上是统一的,甚至有些可以超越国界而达到全球统一。而活动不具有这种属性,也许有人会说篮球、足球是活动,同样具有统一性,但我认为,这种活动统一的是游戏规则,而并非活动本身,如果统一的是活动本身,就意味着所有参加的人应当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加同一活动,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最起码的一点,这种活动其规则就限定了参与的人数。
2、会计具有确定性。也就是说,一笔经济业务应如何登记、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其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都是确定的。例如我国《企业会计报告条例》第17条就规定:“企业不得违反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违反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而活动明显不具有这种属性,仍以足球为例,比赛开始后,只要不违反游戏规则,任何一方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意变更自己进攻或防守的程序和方法,任何人无权干涉。
3、会计具有强制性。即任何企业都必须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那怕设置会计人员的单位和企业也要委托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专门的会计人员对其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例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条就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财务报告。”而不进行账务处理是无法编制财务报告的。活动明显不具有这种属性,因为我至今还没有找到任何一项法律法规曾规定有哪项活动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参与的。
4、我们知道,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利用法律法规处理案件的活动,我们通常称为“执法”,但如果我们把这种执法活动与法律、法规本身混为一谈,那简直是非常可笑的。这一概念的错误之处在于——把利用会计技术、会计方法等进行经济管理的活动与会计本身混为一谈。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会计不是活动,也不可能是活动。那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一种制度,或者说是一种制度体系,是一系列制度的集合体。据此,我们可以把会计的概念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系列制度、方法的总称。我认为会计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会计,也可以称为纯粹的会计,就是指会计的核算、反映、监督这三项基本职能。广义的会计除了这些以外,还包括:账簿该如何设置、该采用什么样的记账方法、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如何制作会计报表以及应当设置哪些会计人员和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等,具体来说,就是还应当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师条例》、《现金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因为这些法律法规可以说已经融入并贯穿到所有的会计教科书当中,如果我们脱离了这些法律法规来学习会计,是根本不可能学好的,或者说即使学了也是没用的,至少在我国境内是这样。
既然会计是一种制度,那么这种制度的价值何在?制定这种制度的目的和宗旨何在?即通常所说的,为什么要制定这种制度?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所谓的会计的精神。换言之,就是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与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我国《会计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制定本法。”真的仅仅是这么简单吗?
其实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并且共产党也不反对这一理论。我国《宪法》第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所谓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两方面的结合[2]。所谓专政是指对极少数严重的犯罪分子实行专政[3]。而所谓的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其中社会主义劳动者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4]。可见,几乎所有中国公民都可以说自己是人民,哪怕是犯罪分子,在他犯罪之前和刑满释放后,也同样可以说自己是人民。于是我们可以说这种专政是事后的专政。而从法的原理上来说,犯罪分子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并不等于没有强制力),如果他受法律约束,他就不会犯罪,这就是所谓的“违法的人,其行为是不受法约束的”。可见法最终是约束了人民的行为,因为一旦人民的行为不受法的约束而超越了法的界限,就由人民变成了敌人。会计法等与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是“法”,当然也不会例外,当然也就是国家用来约束公司、企业以及会计人员的工具。这就是会计法律、法规的本质。
但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约束呢?不可能是凭白无故的,肯定是有原因的,但具体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从会计和税收的发展史说起——
其实,在人类社会生产的过程中,一开始,特别是在文字产生以前,由于生产的规模很小,人们是不对生产进行记录的,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在绳子上打个结来记录生产中的一些事,这就是“结绳记事”,由于这种记录方法的相似性和不确定性,导致这种记录容易混淆和忘记,慢慢的人们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代替之,符号的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文字”,但这时的记录基本上还停留在一对些重大事项的记录上,这种记录的进一步细化,扩张到了投入和产出的数量的记录,于是产生了“数字”和“计数法”,数量记录的发展,演变成了数量的“计算”,简单的“加减运算法则”应运而生。从生产的属性上来看,由于边角废料的存在,产品的绝对数量总体来说是呈减少的趋势,这就是损耗,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产生了“成本”的概念和观念,“计算”也就相应地变成了“核算”。但这时这些记录等工作,基本上是由生产人员作为一种附带性的工作来进行的。随着生产的进一步扩大,这些工作从生产中独立出来,于是产生了“会计”和“会计人员”。但这时的会计基本上是由业主自己进行的,随着雇佣劳动的出现,会计便增加了“监督”职能,当业主把会计交给其他人去做的时候,会计人员便承担起了向业主反映情况的工作,于会计便产生了“反映”职能,现代意义上会计报表制度,实际上就是反映职能的发展。这就是现代意义上会计的记录、核算、监督和反映等职能的产生过程(有的书上也将记录职能归入核算职能)。
但直到这里为止,会计仍然是狭义的会计,是纯粹的会计,仍然是生产经营者自主的会计,国家基本上是不参与的,也没有参与的必要。而国家又是怎样参与到会计中的呢?这又得从税收的发展史说起。
税收最早是采用实物形式缴纳的,如英国的羊毛税,法国的兽皮税,瑞士的麻布税,北美的牦牛税,我国古代所谓的“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史书上记载的周代的“九贡”都是实物征收形式,宋代实物收入的内容更广泛而具体,分为谷、帛、金铁、物产四大类,仅谷类就有71种之多[5]。这就必然要求税率只能采用定额税率,所谓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率,是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6]。说简单点,就相当于“一亩地纳多少粮”。这种税收形式可以说是原始的、粗放的、不精确的。因为直到此时为止,人们收入的多少和国家的税收的多少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国家也就基本上不参与会计,使得会计仍然处于“纯粹的会计”的阶段。
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企业大量的出现,并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导力量,这就是由农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这就向传统的“定额税率”的税收形式提出了挑战——由于公司、企业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不象土地一样可以用面积为衡量标准,不可能让每一个公司、企业都交同等的定额税,但不对公司、企业征税,国家又不甘心,于是,以收益为征税对象的比例税率应运而生。所谓比例税率,是指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为等比例关系的税率[7]。在英国最早兴起了对所得额的课税,一开始是为了应付由战争引起的庞大经费开支,只是一个临时性税种,随着战争的发生和停止而时兴时废,因此又有“战时税”之称,直到1874年才成为英国税制中的一个永久税种,以后相继被世界各国所采用[8]。这样生产者和经营者收益的多少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就由原来定额税率制时的无关紧要变得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公司、企业的老板,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总是千方百计地在做账时多记录支出,少记或根本不记录收入,把盈利变成亏损,从而减少所上的税。这肯定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是不会得到国家的允许和赞成的,因为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手段,目前,税收收入在我国家财政收入中已占95%以上,在日本占91%,英国占96%,美国占98%[9]。而在我国的现行税制当中,仅消费税、增值税和营业税三大流转税就占税收总收入的70%以上,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20%左右[10],加起来就超过了90%,而这些税种都是实行比例税率,可见,会计做账的真实性成了决定国家财政收入多少的关键环节,这就使得会计的规范化变得刻不容缓,于是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方式逐步参与到会计中来,力图规范会计行为,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税收,慢慢的,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在利益的驱动下,可以说,今天的会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会计”,国家法律、法规已经渗透到了会计的每一个环节,会计的点点滴滴都是国家“人为” 雕琢的产物。所有的会计人员啊,你知道你在为谁辛苦为谁忙吗?
如果觉得还不够具有说服力,那么,请看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当中的第201条:“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会计的精神表述为:会计是一种制度,制定这种制度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规范公司企业的做账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税收。其价值可以等同于税收的价值。
结语:国家具有对内维护阶级统治、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对外抵御外敌入侵的基本职能,这一系列活动都需要钱、需要经济支持,而如前所述,我国95%的财政收入来自税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要税收的存在,等于不要国家的存在,税收的重要性可以等同于国家的重要性。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义务,我们完全可以正大光明,但几乎所有的会计教科书都只告诉我们该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而不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做,以至于很多会计人员对此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连《会计法》也对本文所说的“会计的精神”闪烁其辞,我真搞不懂,我们到底怕什么?

作者:余秀才(原创)
地址: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锦路139号理想药业有限公司
邮编:650106
电话:13888820728
电子邮箱:wtuteft@163.com

注释:
[1] 云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会计基础知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第1页。
[2] 周叶中主编《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一版第196页。
[3] 周叶中主编《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一版第197页。
[4] 周叶中主编《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一版第196页。
[5] 郝如玉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税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2次印刷,第2页。
[6] 郝如玉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税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2次印刷,第39页。
[7] 郝如玉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税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2次印刷,第28页。
[8] 郝如玉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税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2次印刷,第155页。
[9] 郝如玉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税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2次印刷,第2页。
[10] 郝如玉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税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2次印刷,第324页。



关于实行天津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六项工作制度的通知

天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关于实行天津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六项工作制度的通知
天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确保《天津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暂行规定》(第46号政令)的全面实施,推进我市的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经市政府领导同意,在全市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机关实行以下六项工作制度:
(一)天津市行政措施备案制度;
(二)天津市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报告制度;
(三)天津市行政执法工作报告制度;
(四)天津市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检查制度;
(五)天津市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
(六)天津市行政处罚情况统计报告制度。
现将以上制度及其工作文书样式印发给你们,望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实施,确保落实。

天津市行政措施备案制度
第一条 为依法做好行政措施的管理工作,维护法制的统一,参照国务院《法规规章备案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行政措施,是指本市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以书面形式规定的下列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措施:
(一)对行政处罚有具体规定的;
(二)对行政性收费有具体规定的;
(三)对行政管理许可有具体规定的;
(四)对行政强制性措施有具体规定的。
第三条 行政措施应于发布之日起30日内,由制定机关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是市人民政府承办行政措施备案审查和管理工作的部门,负责审查备案行政措施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行政措施备案的报送工作。未设法制机构的部门应指定机构负责报送工作。
第五条 行政措施备案,应填写《行政措施备案报告》(格式附后),并附规定行政措施的文件一式十份。有起草说明的还应附起草说明一式十份。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报送市人民政府备案的行政措施,在审查过程中,认为需要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或协助审查的,有关部门应在限期内办理。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发现报送备案的行政措施需要撤销或改正的,报请市人民政府予以撤销或责令发布机关自行撤销或限期改正。
第八条 对不按本制度规定备案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通知发布机关,限期报送;逾期仍不报送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予以通报,并责令报送。
第九条 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应当对所属的下级机关发布的有关决定、命令加强监督,具体办法由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
第十条 本制度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一九九二年四月一日起施行。
附件:(一)
天津市 区(县)
人民政府行政措施备案报告
区(县)文备字〔19 〕号
关于发布《 》的备案报告
市人民政府:
现将 区(县)人民政府于19 年
月 日发布的《 》
( 发〔19 〕 号)上报备案,请予审
查。
(印章)
年 月 日
附件:(二)
天津市 委(办、局)
行政措施备案报告
委(办、局)文备字〔19 〕 号
关于发布《 》的备案报告
市人民政府:
现将我委(办、局)于19 年 月
日发布的《 》( 发
〔19 〕 号)上报备案,请予审查。
(印章)
年 月 日

天津市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报告制度
一、为及时了解、反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促进立法和执法的衔接,制定本制度。
二、法律、法规、规章颁布实施一年以后的三个月内,由负责组织实施的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及负有执行本市地方性法规、规章任务的国家有关部门所属的驻津机关,向市人民政府作出实施情况的报告。
三、报告的主要内容:
1.法律、法规、规章颁布后宣传贯彻情况;
2.法律、法规、规章实施中取得的效果;
3.法律、法规、规章本身存在的如不完备、不配套等问题;
4.执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建议。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落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每年一月份下达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报告项目,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应按下达的报告项目按时作出报告。对应报告而未报告的,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催报。对催报后仍不报告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予以通报。
五、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于每年年底,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向市人民政府作出全市本年度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专题报告。
六、本制度自1992年4月1日起实行。

天津市行政执法工作报告制度
一、为全面掌握本市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制定本制度。
二、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所属有行政执法任务的工作部门,每年年底前均应对本地区、本系统的年度行政执法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总结,并于翌年一月底前向市人民政府作出行政执法情况工作报告。
三、行政执法工作报告的内容:
1.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2.本年度行政执法检查情况。
3.行政执法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4.本年度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
5.处置罚没财物的情况。
6.委托执法的情况。
7.执法人员培训考核情况。
8.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本身不完善、不配套问题;行政执法中的薄弱环节;行政执法工作中需要协调的问题等。
9.行政执法工作中其它需要报告的内容。
四、各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或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负责落实本制度。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对各区县和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全市年度行政执法工作情况。
五、对逾期不报告行政执法工作的,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催报。对催报后仍不报告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予以通报。
六、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可参照本制度制定本级政府、本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报告制度。
七、本制度自一九九二年四月一日起实行。

天津市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检查制度
一、为保证法律、法规、规章正确有效的实施,及时发现和解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制度。
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检查的项目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在每年一季度内下达。
各委局认为需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检查的项目,应在每年二月底前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后,由市人民政府确定下达。
三、虽不在全市范围内,但跨系统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检查的项目,由组织检查的部门将检查方案于每年二月底前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汇总,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四、在本地区、本系统内进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检查项目,由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自行确定。检查项目确定后应提出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并在检查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将检查结果书面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五、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检查项目的检查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重点检查,并向市人民政府作出专题报告。
六、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涉及本地区和区县人民政府自行确定的检查项目的检查工作进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抽查。
七、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应组织或配合本部门有关业务处室做好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检查项目和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检查项目以及本部门自行确定的检查项目的落实工作,并进行具体指导、督促和检查。
八、负责组织实施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检查项目、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检查项目的部门,须在检查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告内容包括: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所检查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九、本制度自一九九二年四月一日起实行。

天津市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制度
一、为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检查,保证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与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凡由区、县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以下简称备案机关),决定或批准处以罚没财物、责令停业、吊销执照和许可证处罚的案件,应在处罚决定作出后的一个月内,向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
国家有关部门所属的驻津机关依照本市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作出的上列处罚,也应向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
三、备案机关向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时,应提交备案报告、《行政处罚决定备案表》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复印件)等备案文书。备案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除外》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统一印制。
四、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报送的备案文书,应及时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适用的处罚依据是否正确;
2.执法主体是否合法;
3.事实是否清楚,主要证据是否确实、齐全;
4.处罚程序是否合法;
5.处罚决定是否适当。
五、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在备案审查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阅备案机关的有关行政处罚案卷和材料。调阅行政处罚案卷时,应向备案机关填发《调阅行政处罚案卷通知书》,备案机关不得拒绝或拖延。
六、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在备案审查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可以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提出改正的建议,也可以建议市人民政府责令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自行撤销或改正处罚决定。
七、备案机关应在接到市人民政府关于自行撤销或改正处罚决定的责令或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提出的改正建议之日起的一个月内,将办理结果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八、对在规定期限内应备案而不备案或拒绝备案的,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予以通报。
九、区、县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采取冻结、查封、扣押财物等强制措施的,应在强制措施作出后七日内,向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国家有关部门所属的驻津机关依照本市地方性法规或规章采取上述强制措施的,也应向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各备案机关在
备案时,应提交备案报告、《强制措施备案表》、《强制措施通知书》(复印件)。强制措施的备案审查,参照本制度的有关条款办理。
十、区、县人民政府可参照本制度制定本级政府的行政处罚备案工作制度。
十一、本制度自一九九二年四月一日起实行。

附:有关备案文书样式。
行政处罚决定备案报告
×××备字〔19 〕 号
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现将 年 月 日,对
作出
案 的行政处罚决定上报
批准
备案,请予审查。
附:1.行政处罚决定备案表
2.行政处罚决定书
(印章)
一九 年 月 日
行政处罚决定备案表
填表机关(加盖公章)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制
----------------------------------
| | | |
|处 罚| 直接处罚机关 | |
| | | |
| |---------|------------------|
| | | |
|机 关| 批 准 机 关 | |
| | | |
|---|----------------------------|
|办案人| |
|姓 名| |
|职 务| |
|---|----------------------------|
| | | | |
| | | 名 称 | |
| | | | |
|被|单|--------|-------------------|
| | | | |
|处| | 地 址 | |
| | | | |
|罚| |--------|-------------------|
| | | | |
|当| | 所属系统 | |
| | | | |
|事|位|--------|-------------------|
| | | | |
|人| | 法人代表 | |
| | | (个体户 | |
|基| | 户主) | |
| | | | |
|本|-|----------------------------|
| | | 姓 | | 工 作 | |
|情|个| | | | |
| | | 名 | | 单 位 | |
|况| |-----|------|-----|---------|
| | | | | | |
| |人| 职 业| | 住 址 | |
| | | | | | |
----------------------------------

----------------------------------
| | |
| 案 | |
| | |
| 由 | |
| | |
|---|----------------------------|
| | | | |
| 立 | |作出处罚| |
| 案 | | | |
| 日 | |决定日期| |
| 期 | | | |
| | | | |
|---|----------------------------|
| | |
| 处 | |
| 罚 | |
| 决 | |
| 定 | |
| | |
|---|----------------------------|
| | | | |
|处 罚| |执 行| |
|决 定| | | |
|送 达| |结 果| |
|日 期| | | |
| | | | |
|---|----------------------------|
| | |
| 处 | |
| | |
| 罚 | |
| | |
| 依 | |
| | |
| 据 | |
| | |
----------------------------------
----------------------------------
| 主 要 违 法 事 实 和 证 据 |
|--------------------------------|
| |
| |
| |
| |
----------------------------------
注:填报备案表时,当事人已提出复议、诉讼的,应注明。备案后,当事人提出复议、诉讼的,备案机关应将复议、诉讼结果及时通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执法监督检查处。
行政处罚决定书
(复 印 件)
强制措施备案报告
×××备字〔19 〕 号
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现将 年 月 日,对 案作出
的强制措施上报备案,请予审查。
附:1.强制措施备案表
2.强制措施通知书
(印章)
一九 年 月 日
强制措施备案表
填表机关(加盖公章)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制
----------------------------------
| | |
|作出强| |
|制措施| |
|的机关| |
| | |
|---|----------------------------|
| | | | |
| | |强制措施作| |
|案 由| | | |
| | | 出的时间| |
| | | | |
|---|----------------------------|
|办案人| |
|姓 名| |
|职 务| |
|---|----------------------------|
| | | | |
| | | 名 称 | |
| | | | |
|强|单|--------|-------------------|
| | | | |
|制| | 地 址 | |
| | | | |
|措| |--------|-------------------|
| | | | |
|施| | 所属系统 | |
| | | | |
|相|位|--------|-------------------|
| | | | |
|对| | 法人代表 | |
| | | (个体户 | |
|人| | 户主) | |
| | | | |
|基|-|----------------------------|
| | | 姓 | | 工 作 | |
|本|个| | | | |
| | | 名 | | 单 位 | |
|情| |-----|------|-----|---------|
| | | | | | |
|况|人| 职 业| | 住 址 | |
| | | | | | |
----------------------------------

----------------------------------
| | | | |
| 强制措施 | | 强制措施| |
| | | | |
| 的种类 | | 的期限| |
| | | | |
|------|---------|-----|---------|
| | | | |
| 被强制 | | 被强制财| |
| | | | |
| 标的物的 | | 物的数量| |
| | | | |
| 名 称 | | 金 额| |
| | | | |
|--------------------------------|
| 采取强制措施的事实和依据 |
|--------------------------------|
| |
| |
| |
| |
----------------------------------
强制措施通知书
(复 印 件)天津市行政处罚情况统计报告制度
一、为准确、及时掌握行政处罚的基本情况,定量分析行政执法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制定本制度。
二、统计报告的项目:
1.行政处罚情况的季度统计。
2.半年行政处罚情况的分析。
3.临时需要统计的事项。
三、行政处罚情况的季度统计项目,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确定,统计报表按年度统一印制下发,编报机关应按规定项目填报。
1.区、县人民政府填报范围: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处罚的情况统计。
2.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填报范围:本系统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的情况统计。
四、半年行政处罚情况的分析报告,由报告机关报送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告的主要内容:本地区或本系统行政处罚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可结合典型案例加以说明。文字2000字至3000字。
五、临时需要统计的事项,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将根据市领导同志的要求及工作需要,临时部署,各有关单位应按要求填报。
六、编报机关:
本制度规定的统计报告项目,由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或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或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负责按时向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报告。
区、县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在向业务主管部门报送行政处罚统计报表的同时,抄报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七、填报时间:
1.季度统计报表在每季度首月二十日前汇总(上季度行政处罚情况)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半年行政处罚情况分析报告分别在7月20日、次年1月20日前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3.临时需要统计的事项按要求时间上报。
八、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定期对行政处罚的情况和统计数字进行综合分析,专题向市人民政府作出报告。
九、本制度自1992年4月1日起实行。
附:季度行政处罚统计表样式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一九九二年 季
填报单位(盖章)
------------------------------------------------------
|\处罚种类 | | 没 收 | | | | |
| \ |罚款 |-----------| 警告 | 行政 | 劳动 | 责令停止 |
| \ |(元/| 财 | 物 | | 拘留 | 教养 |--------------|
| \ | 起)|(元/|-------|(人次)|(人次)|(人次)|生产 |经营 |施工 | |
| \ | | 起)|(元/|(起)| | | |(起)|(起)|(起)| |
|管理内容 \| | | 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计 | | | | | | | | | | | |
|----------------------------------------------------|
| |
| 说 明 |
| |
------------------------------------------------------
单位负责人(签字)

市政府法制办制发
度行政处罚情况统计表 天津市统计局批准
1992年4月津统批10号
执行到1992年底止
------------------------------------------------------
| 责令 | |销毁禁止生 | | |
吊 销 | | 强制收购 |产(经营)的 | 采取强制措施 | |
|(元/ | |产品(商品) | | |
-------| 起) |------| |-----------------| 其 他 |
执照 |许可证| |标的|(起)|-------|查封 |扣押 |冻结 | | | |
(起)|(起)| |物 | |标的物|(起)|(起)|(起)|(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签字)



1992年3月21日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

文化部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

(1993年10月14日文化部令第六号颁布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管理,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下列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

(一)歌厅(含有歌手演唱的酒吧、咖啡厅等);

(二)舞厅;

(三)卡拉ok厅(含附设卡拉ok设备的茶座、餐厅等);

(四)其它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


第三条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经营管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第四条 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主管部门。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实行分级管理。



第二章 申报与审批

第五条 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须出具以下证明文件:

(一)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申请报告;

(二)申请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

(三)场所负责人的有关证明资料;

(四)设施设备资料;

(五)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资料;

(六)经营场所房屋使用证明;

(七)经营管理规章。


第六条 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须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核发娱乐类《文化经营许可证》;

(二)持《文化经营许可证》和有关申报文件,向所在地县(区)以上公安机关申领《安全合格证》;

(三)持《文化经营许可证》、《安全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


第七条 申办单位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安全合格证》和《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第八条 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须经所在地县级(含)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文化部直属单位或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立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由文化部直接审批。经文化部批准的,除部分指定单位由文化部直接管理外,其余授权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负责管理。

除前款,中央各部门(含部队系统)、国务院各部门、全国性群众团体所属企事业单位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文化部授权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审批、管理。

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负责本地区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审批、管理。

已经开办的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而不符合上述规定的,须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九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接到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文件15日内予以答复。



第三章 场地与设施

第十条 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歌厅面积不得少于60平方米,舞厅面积不得少于80平方米,卡拉ok厅面积不得少于40平方米,设包厢的卡拉ok厅总面积不得少于80平方米,每个包厢面积不得少于6平方米;

(二)场内亮度:舞厅不得低于4勒克司,歌厅、卡拉ok厅不得低于6勒克司,包厢亮度不得低于3勒克司,包厢必须有透明门窗;

(三)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压级,正常使用应在96分贝以下。场外噪声不得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四)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灯光、音响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及文化部行业标准。


第十一条 消防设备齐全、有效,放置得当,并备有应急照明设备。

有两个以上保持畅通的出入通道。太平门用红灯标示,向外开启。



第四章 经营与管理


第十二条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必须遵守下列要求:

(一)营业期间,经理、技术员、服务员、保安员均须佩戴标志,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二)加强财务、票务管理,建立制票、售票、验票、回票的登记制度;

(三)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有关卫生标准;

(四)各种经营收费项目,必须明码标价;

(五)依法交纳税费。


第十三条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聘用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要求:

(一)凡在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从事演奏的乐队和表演人员,必须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考核,办理演出证;

(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演职员在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从事营业演出,须持所在单位开具的证明,到演出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演出证;

(三)国外、境外演职员在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从事营业演出,须按文化部对外、对台文化交流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申领演出证。


第十四条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使用的激光视盘(录像伴奏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审批。


第十五条 经营歌舞娱乐场所不得违反下列规定:

(一)不得聘用未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发证的乐队和表演人员;

(二)售票数和入场人数不得超过核准登记的定额;

(三)不得接待18岁以下未成年人;

(四)不得用色情或变相色情的方式服务,或用此方式招徕、陪随顾客;

(五)不得举办核准登记项目之外的营业性活动;

(六)不准播唱未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音像制品或曲目;

(七)不准播放或演奏(唱)内容反动、淫秽的曲目;

(八)不得出售酒精含量超过38°的饮料。


第十六条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禁止下列行为:

(一)衣冠不整入场;

(二)在舞池内吸烟;

(三)篡改歌词或色情表演;

(四)在场内起哄闹事、侮辱妇女或从事其它违法活动;

(五)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入场。


第十七条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负责人,必须经过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并持有资格证书方可上岗。考核标准和资格证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统一制定、签发。


第十八条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不得转包经营。


第十九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稽查人员,凭《文化市场稽查证》进入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执行公务。持文化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稽查证》,在全国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执行公务;持省、地(市)、县(区)文化厅(局)核发的《文化市场稽查证》,在所属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执行公务。


第二十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实行年审验证制度。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经营者须在规定时间,到原发证部门办理年审验证手续。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的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半年内未能营业,视为自动歇业,由原审批部门注销其证照。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 对模范执行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业整顿、扣缴或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等处罚,并提请公安、工商管理部门吊销《安全合格证》、《营业执照》。


第二十四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触犯法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被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吊销之日起一年内不得重新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


第二十七条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罚时,应将《处罚决定书》通知被处罚人,并通告有关管理部门。


第二十八条 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处罚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在接到处罚通知15日内,向执罚部门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中规定使用的娱乐类《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式样,由文化部统一规定印制。

《文化经营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为悬挂式,副本为折叠式。


第三十条 《文化市场稽查证》的式样由文化部统一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分别印制。


第三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二条 以前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